昆明丰富创新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8:16: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近年来,昆明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从教育浸润、文化共融、经济协同到治理创新,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体系,书写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奋进的时代答卷。

教育筑基

从“开学第一课”到“终身思政课”

教育是铸魂工程,昆明市以青少年为突破口,将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2025年春季学期,全市中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打造“榜样领航+科技赋能+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开学第一课。

在五华区昆一中学贯中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史光柱以弹片为教具,讲述“猫耳洞里的家国情怀”;在盘龙区联盟小学,火箭军老战士宋敬东戴着军功章,讲述“东风快递”背后的民族科技自立之路。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抽象的爱国精神具象为可触摸的民族记忆。

区域协同

从“铁路经济带”到“命运共同体”

中老铁路的汽笛声,鸣响着区域协同发展的号角。2024年1月,昆明市牵头成立“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将这条国际大通道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走廊”。

在联盟框架下,中老(中越)铁路沿线25个县(市)区创新实施政策联议,建立跨境民族事务协商平台;产业联建,打造“铁路+”特色经济带;文化联创,共护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跨境节庆;人才联育,互派300名基层干部挂职交流。

2025年春节期间,中老铁路“石榴红”专列运送跨境旅客超10万人次,车厢里的“双语微课堂”让老挝旅客康赛学会了第一句汉语:“我们是一家人。”

治理创新

从“调解工作室”到“全民实践网”

基层治理的“昆明智慧”更具温度。小坝社区的“家文化”工程,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细化为36项服务清单:回族阿訇和汉族律师共建调解室,化解民族纠纷132起;苗族绣娘王姐的工作坊,免费培训少数民族妇女,绣品远销欧洲。这种“嵌入式”服务网络,让社区成为各民族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昆明石榴花”短视频平台推出的《56个民族同心说》系列,用“滇普”讲述民族团结故事,点击量破3亿次;五华区的社区VR党史馆,让参观者“穿越”到西南联大时期,见证多民族师生徒步三千里的精神史诗。

发展赋能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

在昆明市乡村振兴局的数据大屏幕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流向构成一幅“共富图谱”:滇池东岸的团结街道,彝族刺绣工坊与上海设计师联名推出国潮服饰,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禄劝县则黑乡的“云药基地”,苗族“百草婆婆”李秀兰带领科研团队,从民族医药宝库中提取出3种抗癌新药。这些实践印证着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根基。

精神共筑

从“文化符号”到“价值认同”

在云南民族博物馆的“聂耳与国歌”展厅,一群佤族学生凝视着《义勇军进行曲》手稿的复刻件,辅导员在旁边讲解:“聂耳创作时吸收了傣族鼓点、彝族山歌的韵律,国歌本身就是各民族艺术的结晶。”

地铁4号线的“阿诗玛号”专列,车厢壁绘融合彝族刺绣与当代插画,扫码可聆听撒尼语版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025年春节,盘龙区举办的“中华民族全家福”摄影展,收录了300个多民族家庭的团圆影像。照片中,回族面点师老马一家穿着汉服做汤圆,背景是贴满春联的阿拉伯风格庭院。策展人解读:“这就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昆明日报 记者徐剑)

相关文章
  1. 2025年清明节假期国内出游1.26亿人次

    2025年清明节假期,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缅怀英烈活动、传统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

    0 2025-04-07 13:13:00

  2. 昆明丰富创新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近年来,昆明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从教育浸润、文化共融、经济协同到治理创新,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体系,书写边疆

    0 2025-04-07 08:16:00

  3. 清明假期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度飙升 非遗互动“点燃”消费热情

    央视网消息:这个清明假期里,不少地方打造丰富民俗场景,游客穿汉服簪柳枝、执素笺写追思,在假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踏青新图景》继续以热力图的方式来解读全国各地的踏青新玩法、旅游新动向,以及假日消费新趋势。 上午9时,在河南开封府府门广场彩旗飘扬,一幕宋代“穿越”剧在这里精彩上演,精彩的演出引来游客纷

    0 2025-04-06 21:47:00

  4. 周末戏相逢 福建宁德让优质文化更好融入市民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宁德4月6日电 (吴允杰)歌声嘹亮,畲舞欢快。6日晚,“周末戏相逢”福建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闽东之光 宁德有戏”文艺展演在福建省宁德市举办,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看。活动在舞蹈《龙头舞》中拉开了序幕。《龙头舞》原本是为了纪念畲族祖先创业艰辛及功绩丰伟的民间传统

    0 2025-04-06 21:15:00

  5. 文博会铸就文化企业与品牌超级传播平台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即将启幕。从“文博大展台”到“超级传播平台”,文博会的核心功能已不再局限于交易与展示,在数字经济与全球化浪潮中,它通过资源整合、技术赋能和跨文化传播,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品牌价值放大器。搭建全球传播矩阵,让中国故事“无国界”

    0 2025-04-06 1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