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记|探索之旅· 岭南溯源访封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22:02:00    

蔡穗声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谪广东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句。

身为“老广州”的我未曾思考:何为岭南人?岭南人来自何方?

从广州西行200多千米,我来到肇庆市封开县寻找答案。

县城位于北回归线上,这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江滨公园里耸立着回归线标志塔。

县城以东20千米处,有自然奇观—大斑石。

平地隆起圆丘状花岗岩巨石,高191米、长1365米、宽695米,无沟壑和裂隙,一石成山!从上而下的纹理宛如瀑布倾泻。

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化身,抑或女娲补天遗留的五彩神石?

亿万年前花岗岩浆凝结于地下深处,近两三百万年来随着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在外力侵蚀下形成“亚洲第一石 ”。

大斑石是封开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景区。另一景区十里画廊在大斑石北边20千米处。

远处峰峦起伏连绵数里;近处阡陌纵横稻黍金黄,仿佛天地间一幅多彩长卷。

十里画廊与桂林山水同属喀斯特地貌。

莲都十里画廊图/摄于黄岩洞陈列馆

喀斯特地貌多有石灰岩溶洞。它们是水和二氧化碳长期侵蚀的杰作,成为古人类的栖息地。

在大斑石与十里画廊附近众多的溶洞里发掘出智人牙齿、头盖骨化石以及哺乳动物化石、石器等史前遗存。

黄岩洞位于大斑石与十里画廊之间,是三叠纪(距今2.5~2亿年的地质时代)石灰岩孤峰,背后峰丛起伏。

黄岩洞石灰岩孤峰图(前面是黄岩洞陈列馆)/摄于黄岩洞陈列馆

1961年在黄岩洞发现史前人类文化遗存,出土文物在遗址前的“封开黄岩洞陈列馆”展示。

封开黄岩洞陈列馆

完整的成年人头颅化石,距今1.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1万年)晚期的晚期智人,其脑容量与现代人相近(平均1400毫升以上),体质特征已接近现代人。

“封开人”头颅骨化石对于研究华南及东南亚现代人起源、迁徙有重要意义。

“封开人”头骨化石,距今1.2万年/摄于广东省博物馆

黄岩洞邻近的峒中岩出土了三颗“封开人”牙齿化石,距今14.8万年。牙齿形态粗壮,沟纹和小嵴多,表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

“封开人”与云浮蟠龙洞智人(距今20万年)、曲江“马坝人”(距今13.5~12.9万年)、广西崇左木揽山智人(距今11万年)同为岭南人祖先。

黄岩洞遗址出土有中国犀、东方剑齿象、亚洲象、猩猩、山羊、野水牛、南方猪、大熊猫洞穴亚种、西藏黑熊、猕猴、虎、野狸等30种动物化石及大量螺、蚌壳。

与“封开人”伴生的动物种类繁多。

封开史前人类生活在亚热带环境,林木茂盛,水草丰富,气候温暖湿润。人类生产由狩猎、采集逐渐发展到渔猎和捕捞。

黄岩洞遗址出土了一千多件打制石器及少量磨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5000年,后序是青铜器时代)早期。

其中一批陡刃砾石石器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被考古学界命名为“黄岩洞式石器”,代表中国南方中石器时代的文化产物。

出土的5件墓葬陶器属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史前人类的生活条件。

陈列馆后面的洞穴遗址因雨天关闭,十分遗憾!只能外观“打卡”了。

岭南地区有多处史前古人类遗址。黄岩洞遗址是岭南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典型遗存,被考古学界称为“岭南地区最为典型的中石器文化”。

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指出:“两广地带是远古人类东移的必经之路”。

封开处于“西江走廊”中间,扼守“必经之路”之咽喉,拥有100多处人类遗址及20万年不断层的文化遗存,彰显其在岭南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西江源头在云南曲靖。岭南人来自水源西边的元谋(云南元谋出土距今170万年的猿人牙齿化石),抑或遥远的东非大裂谷?

黄岩洞前是开阔坡地,渔涝河西流入贺江。

黄岩洞洞穴遗址外观

贺江全长352千米,上游是发源于桂北的富川江,南流贺州至广东封开县城注入西江。

贺江下游九曲十八弯,湾湾相扣,旖旎多姿,宛如仙女玉带飘落大地。

江水缓流,远山秀美;两岸青翠,春花怒放。

“贺江第一湾”的江水南流折西再往北,绕岛360°大回环,眷恋封开大地不舍离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贺江已经是五岭南北通道。

从湘南道县穿越山间小道到达桂北富川江,即可顺江直下抵达广东封开(古“广信”)。这是跨越五岭屏障、连接湘江东源潇水与西江支流贺江的"潇贺古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翌年扩建"潇贺古道"为“新道”。

“潇贺古道”也是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陆地通道:北经长江水系连接中原;南通西江后往东可出珠江口,往西到徐闻、合浦等港口出海。

“潇贺古道”北端/摄于湖南永州江永县上甘棠村(2016年2月)

先秦时期岭南没有金属铸币。“潇贺古道”商品交换带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货币。

秦始皇平定百越后经略岭南,“以谪徙民五十万戍五岭,与越杂处”,中原先进技术及工具传入,铁具牛耕取代了岭南“火耕水褥”的原始耕作。

摄于封开大洲镇/两广源流博物馆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以其“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怀柔政策设立“广信县”(今封开、梧州地区),使之成为苍梧郡治及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东汉末年改为交州)刺史部驻地,并设铁官、盐官,发展冶炼和盐业。

此时“潇贺古道”扩修为“楚粤通衢”。

汉武帝雕像/摄于西安汉城湖(2021年10月)

此后至东汉末年的370年间“广信”一度成为岭南首府,在中原文明与百越文化、海外文化汇合成岭南文脉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217年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番禺;226年设立广州,其州名源自“广信”;264年交州一拆为二“交广分治”。

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岭南分“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以“广信”为界。两广得名源自“广信”。

流行于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及海外华人社区的粤语起源何处?学术界有“广信起源”和“多源说”之争。

1995年中山大学叶国泉教授和广东省政府罗康宁参事在《语言研究》杂志发表《粤语源流考》,提出“粤语起源于古广信—今之广西梧州、广东封开”的观点。

粤语是中原通语(雅言)与古越语交流融合产生的汉语方言。

至今粤语词汇残留古越语底层词汇,如“冇”(无)、“睇”(看)等,保留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八调,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这也是今天用粤语朗读唐诗宋词才能体现其韵律美的原因。

封开是两广门户,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枢纽,曾为岭南首府,自然成为中原通语在岭南传播的核心区域之一。

东汉末年岭南首府东迁番禺(广州),早期粤语在西江(珠江)流域传播,发展到唐末成为现代粤语。

今天在封开通行的粤语属于粤语勾漏片,保留了较多上古汉语和早期粤语的语音特征,可谓粤语“活化石”。

封开博物馆新馆

两汉时期“广信”成为岭南儒家经学中心,名人贤士从此地走向全国,著名者如陈钦陈元父子、士燮和牟融等。

岭南最早经学家陈钦(约公元前34~公元15年)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被尊称为古文经学的旗手,所著《陈氏春秋》(已佚)成为古文经学经典。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其为粤人文之大宗。

陈钦之子陈元生卒不详。他继承父业,对《左传》做了广博精深的考证与注释,著有《左传异国》(已佚)。《广东通志》称其为“岭海之儒宗”。

士燮(137~226年)任交趾太守四十年,喜爱儒学研究,重视儒学传播,著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和《谷梁注》,今多已佚失。

牟融(166~?年)糅合儒、道学所著《牟子理惑论》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被誉为中国弘佛第一人。

厚重的文化底蕴延至唐代,出生于封开河儿口镇的莫宣卿(834~868年 )是两广首个状元,其时仅17岁,为史上最年轻状元。

封开县城最大的历史遗存是封川古城墙。封开前身是封川县与开建县,合并于1961年。

城墙始建于隋唐,是夯土结构。现存青砖城墙是明成化五年(1469年)修建,兼有防御与防洪功能。

呈长方形的城墙长784米,高约9米,厚7米。城砖侧面阴印“封川城砖”或“封川军造”。

城墙上有民居。八旬老妇说,她自小就跟父亲住在这里,看着城墙几度修复。

这段城墙是古城南门“迎和门”。门外原有商业街道,尽头是码头,现为西江河堤。

明代封川县城

古城内原衙门、公馆等荡然无存。明清年代建的关帝庙仍然烟火鼎盛,企望“有求必应”的多是高考学子。

如果说,古城墙与关帝庙见证了岭南古都跌落为粤西要塞的沧桑悲凉。那么,新建的广信塔则是致敬历史和面向未来的宣言。

广信塔以汉代高观楼阁的建筑理念,仿宋塔风格,融入寺的古韵、亭的风姿、廊的曲回,雄踞西江畔犀牛头山巅。

塔的东南西北门上的匾额分别是东开粤境、岭南第一塔、西定桂陲、北来文绪,象征着封开优越地理、悠久历史及丰富文化内涵。

广信塔东门匾额

登塔眺望,右有贺江北来,双桥飞跨;左是西江南下,春水滔滔;前方高楼矗立,栉比鳞次。

啊,封开,北回归线上的翡翠!你的坚毅源自数万年历史积淀,你的光彩是南北文化与东西文明的淬火。

“封开人”是你的骄傲,“广信”是你的曾用名,岭南古都是你的桂冠,儒佛经典是你的风骚。你有贯通南北并连接东西的地利,有秦汉经略岭南的天时兼楚越交融的人和。

岭南文脉开源于此,粤语方言滥觞于此。

寻根之旅不仅是怀旧,更是寻觅再出发的起点。

历史是今日之鉴,历史文化是照亮前路的烛光。

2025年3月摄影/3~4月撰文、制作

图如侵权告知即撤

【附录】改革开放以来封开文化设施建设

1984年建成中国大陆首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1984年建成的封开博物馆是广东省最早的县区博物馆之一。新馆于2020年建成开放。

黄岩洞陈列馆建成于1991年,拟升级改造为“岭南史前人类历史博物馆”。

两广源流博物馆是设在大洲镇的专题文化博物馆。

广信塔建成于2006年,直径55.6米的基座为全国第一,63米的塔高位居广东次席。

蔡穗声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观点新媒体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本文源自观点网

相关文章
  1. 订报一小步,成功一大步

    它连续多年“押中”高考作文题,它的副刊版历史悠久、汇聚众多名家大作,它的评论睿智而不偏激、富有启发,它的教育解读权威且快速……它从2012年启动“公益订报”活动,为广东及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的学生不断提供“文化加餐”……成为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传递爱的媒介。《羊城晚报》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是广

    0 2025-04-14 21:05:00

  2. 蔡记|探索之旅· 岭南溯源访封开

    蔡穗声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谪广东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句。身为“老广州”的我未曾思考:何为岭南人?岭南人来自何方?从广州西行200多千米,我来到肇庆市封开县寻找答案。县城位于北回归线上,这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江滨公园里耸立着回归线标志塔。县城以东20千米

    0 2025-04-13 22:02:00

  3. 草原牧歌映珠江!克什克腾旗文旅宣传推介会在广州举行

    4月11日,由克什克腾旗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的“自在旅程 克什克腾”文旅宣传推介会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推介会上,克什克腾的冰川遗迹、乌兰布统草原、达里湖冬捕等世界级景观通过高清影像震撼呈现,配合马头琴与长调民歌的现场演绎,让岭南嘉宾沉浸式感受“内蒙古缩影”的独特魅力。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

    0 2025-04-11 21:32:00

  4. 《七十二家房客》第20季开机,美食元素拓展岭南文化大IP

    4月11日,观众盼望已久的大型连续情景剧《七十二家房客》第20季正式开机了!开机仪式在升级改造后焕发新颜的《七十二家房客》拍摄基地举行,“太子炳”“八姑”带领一众“房客”喜气洋洋亮相。戳视频⬇️Transparency大型连续情景剧《七十二家房客》由珠江电影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广东珠影影视

    0 2025-04-11 15:36:00

  5. 来稿|《痞子无间道》,人还在,梗还在,笑点已不再

    2022年,TVB(香港无线电视)的剧集《痞子殿下》横空出世,以无厘头古装轻喜剧画风、彩蛋式致敬经典港剧港片和毫不客气的自嘲,荣获了“无厘头港剧刺客”称号,也收获了豆瓣7.9的高分。2年多后,作为《痞子殿下》的“原装续作”,《痞子无间道》却完美诠释了“同一个配方,不同的出品”——原班人马还在,无厘头

    0 2025-04-07 1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