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医学,医疗行业迎来哪些创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06:00    

原标题:生活观察|当AI遇上医学,医疗行业迎来哪些创新?

近日,一场医学与AI相遇的头脑风暴在2025中关村论坛展开,相关领域专家在“医学AI创新与发展”平行论坛上畅议未来。不论是作为医生助手“上岗”,还是赋能医疗器械研发、智慧医院管理,AI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创新实践为患者带来福音。专家指出,需加快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AI在医疗领域的使用,以技术标准化促进诊疗精准度。

医疗行业涌现AI前沿创新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佩福在论坛上分享了他近期的研发突破:基于中医接骨理念研发的AI手术机器人能实现手术的微创化与精准化。

“这无疑为患者带来福祉。”唐佩福说,以往大切口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如今借助AI导航系统,手术切口从十几厘米缩短至1厘米,极大提升手术效果与患者恢复速度。比如在骨盆手术方面,仅需几个小切口就能实现精准复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捷认为,AI作为沟通宏观与微观、基础与临床的有力工具,有望为医学发展带来新突破。他举例说,在内科领域,AI能从影像中挖掘大量信息,基于影像的28个特征就能重建近80%肝癌的全基因变化。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张浩表示,大型医院的专科细分成百上千,AI导诊工具可以精准推荐诊疗科室,大大提升初次就诊效率。

打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预约界面,28岁的上海市民程女士对着“小红AI患者助理”输入自己的疑问:

“双胎早孕期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红”不仅就营养摄入、定期产检、风险评估进行详细解说,还为咨询者推荐了适合双胎妊娠建卡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姜桦介绍,“小红AI患者助理”目前平均每月服务患者3600余人次,完成导诊问答超6500次。

AI助力基层诊疗提升诊疗效率

“借助AI技术,有望提升基层医疗体系质量,使筛查、诊断和医疗管理更加高效,甚至在某些方面将基层医疗水平提升至一线城市水准。”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黄天荫说。

“我院应用AI急诊卒中单元后,能将缺血性卒中急救时间从平均120分钟缩短到20分钟,AI用不到两分钟识别影像中出血、缺血情况,自动勾画病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研究中心副主任荆京说。

北京天坛医院AI急诊卒中单元。图片来源:北京天坛医院

本月,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推动研制的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基层版宣布将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医院、河北省150余家县级医院部署。

项目技术合作单位百川智能CEO王小川表示,当前AI并不具备诊疗资格,主要做辅助诊断。“AI作为医生‘助手’,目前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诊疗效率,最后还是要医生说了算。”王小川说。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看好AI医生在基层应用的潜力,“在儿科医生较为短缺的背景下,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医生使用AI医生作为诊疗辅助和知识后盾,能够提升诊疗能力,减少漏诊、误诊。”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和百川智能共同研发的AI儿科医生功能页面。新华社记者顾天成摄

甲状腺全切/次全切患者术后需终身调药。应用AI算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根据国际指南计算复杂参数,实现了甲状腺术后远程精准调药。

“AI的精确计算一方面避免了医生因工作量大而感性地粗略调整,一方面减轻了外地患者频繁到院就诊的负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元义说。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提出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不少一线医护人员感到,AI有望提升基层诊疗效率与质量,缓解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

用技术标准化促进诊疗精准度

论坛现场,由北京卫生法学会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医疗专委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机构联合起草的《医疗机构部署DeepSeek专家共识》发布,旨在规范AI医疗场景部署流程,强调通过技术标准化与风险管控,提升诊疗精准度,保障患者隐私安全。

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处长王昊指出,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医疗领域AI应用的数据隐私、医学伦理与国家安全等风险需通过法律与制度设计提前防范。

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建议,须确保医疗决策权始终在人类医生手中,通过多系统交叉验证、算法迭代和数据质量优化,进一步提升AI医生辅助诊疗工具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

“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但必须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的治理框架。”不少专家呼吁,当前亟需建立技术和行业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副主委于广军建议,加快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统筹算力、语料库等数字基建,通过导诊服务先行先试、核心诊疗严格测评等方式,推动“技术—场景—人才”协同发展。(新华社记者顾天成、侠克、龚雯)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1. 科学运动、避免损伤,乐享健康生活 | 科学减重一起来

    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户外运动更是好处多多。阳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益于骨骼健康。亲近自然的过程还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避免运动损伤 可以这样做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时应以“安全、适度”为首要原则。老年人可以选择放风筝、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强度适中、动作温和的运动。

    0 2025-04-02 20:14:00

  2. 北京中医专家魏县开展健康公益讲座

    近日,北京本能系统医学研究院院长郭达成率团队赴邯郸魏县开展健康公益讲座。此次活动共吸引当地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医务工作者及群众代表百余人参加。郭达成院长出身中医世家,系中医理论家郭生白学术传承人,现任世界中联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其与郭生白老先生合著的《本能论新解》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期位

    0 2025-04-02 13:56:00

  3. 因地制宜学北京,陕西社会工作学什么?

    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3月28日,全省社会工作部长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出席并讲话,为陕西基层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健全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因地制宜学北京,陕西社会工作学什么?有何优势?成效如何?@编辑部与

    0 2025-04-02 11:27:00

  4. 我市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行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本报讯(记者 邢智轩)为推进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落实落地,健全完善“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全面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行动,动员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构建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居民群

    0 2025-04-02 11:12:00

  5.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星网雄安总部办公楼(2025年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新华社石家庄4月1日电 题: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华社记者白林、张涛、张玮华“新雄安人”黄玉强4年前把公司从北京迁至雄安新区。不仅如此,黄玉强一家人如今都在雄安生活。“我们感到非常舒心,幸福指数

    0 2025-04-02 09:13:00